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简介
红寺堡开发区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贫困群众脱贫问题而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1998年决定立项成立的,1999年1月正式挂牌。
概况
红寺红寺堡开发区是宁夏中部新型扬黄灌区。
灌区西边有烟筒山,海拔1715.4,东南有大罗山,海拔2624米。北边有牛首山,海拔1774米,灌区位于三山之间,为一盆地,地势南高北低,主要由缓坡丘陵、洪积扇、沙地、洪积平原及苦水河、甜水河河谷平原构成,红寺堡平原构成,红寺堡平原自古为无人荒原、天然牧场。自九八年开发以来,已建成扬黄泵站4个,成为新灌区,现土地肥沃,条田林网纵横,一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农田、村镇星罗棋布,人口骤增,除本区8县移民外,还吸引了陕西、甘肃等外省区数以千计的商贾前来投资开发。
灌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日温差大,平均年气温8.4℃,7月份平均气温22.7℃,积温平均为2963.1℃,积温有效性高。平均无霜期为155天,年太阳辐射总量143.9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3036.4小时,光能资源丰富,日照长,有利于瓜、果、蔬菜的生长发育。
灌区土地以天然草场为主,面积为6.1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6.8%。实施“围栏禁牧”后,草原植被恢复较快,再加上人工种草面积的扩大,带动了以舍饲养殖奶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的发展。农业方面以玉米、大豆、瓜果种植为主,种桑养蚕、中草药种植已成为支柱产业,将成为宁夏主要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灌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林木生长。现风沙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沙枣、枸杞、苹果、葡萄等经济林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之中。
红寺堡开发区管委会所在地红寺堡镇(县城)是红寺堡开发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已纳入自治区“十五”县上重点建设城镇规划,规划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三纵六横街区6平方公里,街道宽阔,楼房鳞次栉比,电力、通信、网络齐全,供、排水设施完备,商城、综合市场、广场、政府办公楼及学校教学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物相继建成。开发区管委会以零收费的方式,提供土地资源供开发区商投资开发,吸引了近万家商贾前来投资置业,电信、保险、银行、供电等国企入主红寺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品位不断提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罗山,距县城20公里,旅游资源开发极具潜力,西气东输管道绕城而过,天然气利用将得到较大满足,建筑、制砖、建材、制药、运输、冶金、乳制品加工等产业前景广阔。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9所,在校学生24000多人,红寺堡中学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室等设施已赶上或超过发达地区先进学校水平。城内有线电视、宽带网全面开通,医疗机构健全,餐饮、住宿条件优越,民族特色浓郁,市场贷物品种齐全,物美价廉。
中国最大的扬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
10年间,红寺堡开发区从宁南山区移民约20万人,建成扬黄灌溉水浇田近40万亩,把一个介于牛首山、罗山和烟筒山之间的亘古荒塬,建成为宁夏引黄灌区“塞北江南”中的一个小“塞北江南”、一个朝气勃勃的创奇迹的新绿洲。
工业
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坚持“生态立区、草畜强区、工业兴区、以城促区、机制活区”的战略方针,做强做大红寺堡开发区“草畜、桑蚕、中药材”三大产业。紧紧围绕培植“千户住宅区、养殖示范区、种植示范区、工业园区”四大园区,不断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红寺堡开发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工业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开发区地处宁夏腹地,吴忠市中心,与中宁、同心、灵武、利通区、青铜峡毗邻接壤,是连接银川、吴忠、中卫、固原、兰州、西安等城市最便捷的通道。盐兴公路横穿开发区,接302国道和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途经开发区,"二纵三横"交通骨架已形成。计划修建的中太铁路和中宁至盐池高速公路经过开发区,加之正在积极争取高速公路滚泉出口连通盐兴公路的一级公路项目,开发区交通枢纽型区域的优势已开始显现,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二、土地均属国有,价格全区最低。开发区境内土地均属国有土地,在土地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地价远远低于老县市,实行土地挂牌出让。对土地出让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缓交或分年度上交的办法。城市用地可直接划拔,公益性事业用地可无偿划拨,不存在征地补偿问题。投资开发成本小,难度小。
三、劳动力资源充裕,成本低廉。开发区现有人口16.4万,搬迁移民人均2亩地,一年中农忙时间最多3-4个月,农闲时间长,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居住集中,最远路程不到1小时,劳动力成本低。在开发区投资办企业,可直接吸纳当地劳动力,而且劳务人员更愿意在当地就业,这样可减少投资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农业
产业壮大,优势突现。开发区已经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为全区重要的草产业基地。开发区以草畜产业为主导,中药材、菌草、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具雏形,发展农产品加工的良好基础业已形成。今年计划种草10万亩,其中水地种草5万亩,总面积达到23.5万亩,羊只饲养量达到70万只,存栏40万只,牛7000头,其中奶牛1000头以上。到2005年,种草50万亩,羊只饲养量将达到200万只,奶牛达到3000头,中药材5万亩,菌菇温棚5000座。由于开发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草畜产业和中药材等副业发展,盛产优质甘草、牧草、牛羊肉,瓜果蔬菜质量也属上乘。
行政区划
红寺堡开发区辖2镇4乡,即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南川乡、大河乡、沙泉乡、买河乡。
历史沿革
1998年9月5日经自治区党委研究,于1999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共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主要搬迁同心、海原、原州、彭阳、西吉、隆德、泾源7县(区)生活在贫困带上的贫困户,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
2001年:
1.新设立红寺堡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驻红寺堡村。
2.新设立大河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驻大河村。
3.新设立沙泉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驻沙泉村。
4.新设立白墩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驻白墩村。
5.新设立买河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驻买河村。
2002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宁政发[2002]93号)决定,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
红寺堡区辖红寺堡镇、大河乡、沙泉乡、新庄集乡3乡1镇和石炭沟开发区,8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6.4万人。形成2.4平方千米的城市规模,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人口1.5万人,城市绿化率40%。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8元。
2005年3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关于变更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代码的通知》(宁经普办发[2005]12号),红寺堡开发区的代码为640301。相应区划整理如下:
红寺堡镇(640301100)辖: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梨花、幸福、红兴、河水、兴旺、团结、富祥、希望、红寺堡、红关、红海、兴盛、甜水河、光彩、玉池、沙草墩、南角湾、白墩、双台、康庄、中圈塘21个村委会。
太阳镇(640301101)辖:朝阳、富康、旧城、沙泉、中泉、新泉、柳泉、甘泉、永泉、东泉、红塔、西泉、水套西、豹子滩、水套、黄羊滩、红崖湾、羊坊滩、买河、周新、小泉21个村委会。
大河乡(640301200)辖:麻黄沟、龙坑、大河、扬黄、开元、红河、香园、碱井、白路、新圈、红崖、龙泉、龙兴13个村委会。
南川乡(640301201)辖:新庄集、马渠、马段头、田卷、王大湾、徐冰水、张家台、细沟子、东川、西川、平岭子、官店、赵花井、马家湾、联一、石坡子、田家湾、上源、中川、新源、东源、新南、新台、红阳、杨柳、南川、南源、龙摆沟28个村委会。
2005年上半年,红寺堡对村级组织进行改革,将原来的94个行政村合并为42个。